如果是和平富足的年代,自然家家户户不缺米粮,家家户户养猪养鸡养鸭,肉类也能自足。但如今这世道,连米饭都吃不饱,更不要说是肉食了,人不吃肉,饭量就大,身体各方面的营养跟不上,不仅力气欠缺,骨头的生长也不健全,这样的病弱之体,在短兵相接的搏斗中自然要比日军差了很多。所谓穷习文,富习武,练武的人,如果营养跟不上,练着练着就把身体给练垮了,石头想要改变的就是这种局面。独立团的将士们不仅要有跟鬼子拼命的决心和勇气,有跟鬼子以命换命的血性,更要有面对面将鬼子格杀的能力,不仅只是个别武艺出众的将士,石头需要半数以上的士兵都具有这样的能力。
当然,想法是美好的,现实也是很残酷,摆在石头面前的一个个难题更是十分的艰巨。最主要也是最难办的问题,就是肉从哪里来?
一般来说,想要吃肉,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养猪。猪可是好东西,生长快,产肉量足,就是肉骨头拿来熬汤,也是大补的美味。往常的光景,每家每户都要养上几头,除了年节的关头杀一头全家食用之外,其它的都是卖钱以补贴家用,但现在肯定是不行的。
猪的食物一般来说是米糠或者残羹冷炙,再不就是猪草。在人都吃不饱的情况下,米糠也是人的重要食物之一,很多人家用米糠作饼或是熬粥来充饥,也能支撑一段时间,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不可能拿来喂猪的。那就只有每天割猪草来喂,但这也是一个麻烦事情,虽然猪草的生长周期非常的快,但却只长在水边,割起来麻烦不说,数量上面也是有限,其它的杂草,猪其实也吃,但并不爱吃,并不能长期喂,所以这样一来,猪的数量其实就被限制住了。
另外就是养牛和养羊了。我们常听说长工家的孩子从小替地主放牛,其实这个牛并不是用来吃的牛,而是用来耕地的牛。牛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贵重物品,不是一般人家能买的起的,家里能有一头牛的话,就能多耕十几亩地,谁会傻到杀牛吃肉?还有一点就是牛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一般来说要两年以上才能长成熟一头,自然就显得更加的宝贵了。养羊倒是不错,不过羊群的繁殖能力并不突出,每胎一般一到二只,想要成规模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可偏偏石头现在缺的就是时间,他现在就需要大量的肉类来供应部队,好从现在起就改善军队的伙食,在日军撤离之后,即刻起开始培养军队,以便应付随时可能到来的战斗。
这些都被排除之后,剩下的就是鸡鸭之类家禽了,这类家禽相比较于这些牲畜繁殖速度上快的实在太多在,母鸡孵蛋,一孵就是一窝,非常容易成规模,显然对于独立团这种规模的部队来说,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但石头脑子里面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概念,在他的概念里,养鸡和养鸭显然都需要喂养米粮之类的食料,这种消耗独立团能不能承受得起?以宜丰当前的米粮存储情况,这样的消耗是不是划算?
石头不懂这些,所以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之后,他便急召林秀峰前来议事,这几个月来,林团附在地方政务上的出色表现给了他极大的帮助,也让独立团众将士们刮目相看,林秀峰的突出表现,也是让石头在全县的政务上越发的倚重。
林秀峰风尘仆仆的回到团部,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官山一带调配人员和物资沿河道两旁开垦荒田。宜丰虽然号称七分是山,但河道纵横,沿河两旁的土地,还是有不少可供开垦的,尤其是官山周围,这里是耶溪的发源地,泉水清澈,营养丰富,不管是饮用还是灌溉都再好不过。以前因为这里多半是土匪积聚之地,地主豪绅们自然不会将目光放到这里来,普通的百姓们也是没有这个财力来开垦,所以大都荒芜,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石头决定大规模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