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的地方于堂屋相连,但是并没有门,只是挂一块布充当门帘,主屋的旁边单独再盖一间,就是厨房。因为我家孩子多,房间不够住,又在厨房的南面盖了三间房子,现在,我四个哥哥,就住在那栋房子里,我老爹老妈和我,住在主屋的东边一间,西边的房间则做了杂物间。

算算时间,今年,我大哥二十岁,他去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呆了一年,今年8月征兵时就去报了名,虽然过程经历了一些破折,但在他高中老师董老师的帮助下,总算是如愿以偿。好像在八几年是,能上到高中毕业,已经是一间很了不起的事了,以至于上一世时,很多年后,他还对他儿子我侄子吹嘘,他当年的风采。据说,当然只是据说,他当年唯一的遗憾是我一直不肯喊他“大哥”!!!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叫二哥,三哥,四哥,却偏偏跟着老爹老妈一块儿,只叫他“大生”,他参军走的那一天,背着行李依依不舍和家里人告别,还不忘教我“妮儿,喊大哥,喊声大哥”可惜,我很不给面子,仍脆生生的蹦出来“大生”两个字,当时就把他气的转身走了,留下无奈的爹妈,幸灾乐祸的其他三个,和迷茫的我。

我二哥今年十八岁,他人很聪明,但是学习却一塌糊涂,去年才初中毕业,就辍学在家了,我醒来都没有见到他,好像是跟着一个建筑队去市内干了几天活,所以我直到今天还没看到他。我三哥十五,今年初二,四哥十三,刚上初一。我们隔壁村子有一所学校,有初中部和高中部,他们现在都在那里上学。不过很奇怪,我记得我以前也是在那读的初中加高中,但我们有早晚自习,可是我哥他们现在并没有,也许是后来才加上的吧。

这两天,我并没有见到我爷爷奶奶,两位老人说是呆在家里腻了,去市内家里人习惯称作“进城“我叔叔家改善生活去了。

现在已经是农历九月份,听老妈和老爹的谈话,我家田里麦子早已经中上了,这时还没有播种机,应该是用的牛拉犁吧,这两天,老爹还去田里给小麦除了草,也带着大哥和我去感谢了董老师。说起董老师,对我来说那真是鼎鼎大名如雷贯耳,记得以后每一年我大哥都会去看望她,可是我从未见过。也许是见过但不记得了?如今,我总算是见到真人了。董老师看起来四十多岁,说话时总是带着淡淡的笑,很平易近人,因为我大哥是她的得意门生,连带的对我父母又多了几分亲热,虽然话不多,但句句都透着实在,是一个很朴实的人民教师,好像我读书期间从未遇到过这种和蔼又负责的老师。

“妮儿啊,你干啥呢?快点出来吃饭!”老妈喊。

我磨磨蹭蹭从里屋走到堂屋,坐在小板凳上等着吃饭。

“哎,他妈,你看妮儿咋了?这两天都不咋说话,也不闹人了,今天一上午都呆在屋里没出来。”老爹问老妈。

“没事吧,我看着好好地。不闹人不是更好?你也是,瞎操心。”老妈说。“你别说,妮儿这两天懂事多了,还学着自己吃饭呢,长大了吧。指不定过几天,都会给你买烟了哪!”

听我妈这样说,老爹也就不吭声了。

我听了他们的对话,不由一惊,还是表现的不像两岁多的小孩呀。幸亏老妈是一个听大大咧咧的人,心大,小事上从不在意,老爹虽然细心,却没多少时间照料我,也就没发现我太多的不同,不过,以后我还是要再小心一点才是。

“大生,你们啥时候走?”老妈问大哥。

“十五号。”“哦,那我得赶紧给你收拾东西了。你一去,年里头也回不来,冬天衣服也得带上,厚棉被也得带,铺的盖的,脸盆……”“妈,你说的部队上都统一发,不让用自己的,带了也没用。”大哥打断老妈的絮絮叨叨“恐怕衣服得带两身,别的就不用了。”

“就是,大生知道操心,-->>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