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朝清太在乎了,谁知道他会怎么做呢。
江素梅头疼了。
她的事情没有成,老太太更加懒得管了,如今有个凶神恶煞一般的俞朝清拦着,偏偏老爷子好像欠了俞家的钱一样,什么都退一步,老太太还能管什么?
她索性什么功夫也不下了,叫李氏也别管,李氏乐得如此,正好张罗江念梅的终身大事。
要说江念梅,还真不愁嫁,前后几个月,都有七八家来提过亲了,李氏挑了一个又一个,眼睛都要看花。
这些人家在京城都是有根基的,不算差,只可惜,比江家好的却不多,李氏不满意,嫁女儿都是高嫁才好,她自认为,江念梅总不能差过江慕梅,实在是她觉得二女儿比大女儿优秀太多了。
对此,老太太也持一样的意见,倒是江兆敏不一样,他挑了一个胡家的大儿子。
那胡家是寒门出来的,在京城的历史很短,不过住了三代人,不过胡家的老爷子很厉害,做到了吏部尚书,也入过阁,很有政绩,虽然第二代不怎么,但江兆敏很看好他们家的大公子。
李氏却不肯,夫妻两个还闹了一场。
老太太疼爱江念梅,也是不肯,江兆敏拗不过家里这两个,只得作罢。
至于老爷子,上回被俞朝清呛了一回,对孙女儿婚事的热情下了一大半,只随着他们,倒是不太管了,只让他们几个决定了,他最后再来看看。
就这么挑来挑去,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俞朝清有一天兴匆匆的来,递给江素梅一大包银子。
她打开一看,竟是一百两,差点就跳了起来。
“怎么回事?”她惊道,“你的俸禄有这么多啊?”
俞朝清一点她脑袋:“怎么可能,俸禄一年才几十两,这是我叔父还的。”
江素梅一头雾水。
俞朝清便讲给她听。
原来他们家族的那桩人命案,便是俞老爷子的弟弟俞子华犯下的,当时其实是冤案,他并没有动手,而是被人栽赃嫁祸,偏偏那时候俞老爷子已经去世,俞家无人可靠,那时候便想找江老爷子帮着疏通,可惜因老太太阻拦,没有成。
后来俞子华就被抓了,不过俞家花了好些钱去通融,那案件一直没有结案,熬了一两年,恰逢官员职位接替,那原先的知府被查出来做了不少坏事,被撤职流放,随后便有一位新官来此上任。
那新知府重新审理案件,才知俞子华是被冤枉的,当堂释放。
俞子华大难不死,带了儿子去做生意,发了大财,买下京城两家铺子送与他们,还奉送了京城畿辅宁县的一大片良田,连同田庄里的奴仆。
江素梅感慨,这大概就叫做好人有好报!
“小舅,你好好找人操持,多放些心啊。”她叮嘱,经历过穷苦的生活,总是知道钱财的重要,俞朝清现在还未娶妻呢,以后要花钱的地方多得很。
俞朝清却一股脑儿的把那些田契,房契塞到她手里道:“我管什么呢,以后都给你做嫁妆,母亲也同意了的,当初要不是姐姐把嫁妆送回来,咱们也熬不过去,这里本来的一大半也都是你的。”
江素梅惊呆了,好一会儿才道:“那怎么行啊,我,我怎么能要?”
俞朝清笑了两声:“小舅觉得你定是能管的,我都听到了,外头都赞你聪明呢。小舅念书可以,这些都不行,到我手里,只怕还得跟以前那样,母亲年纪又大了,也没有精力。”
江素梅愣了一下:“可我也不好出门啊,怎么管?”
“你能出门,便愿意管吗?”俞朝清反问。
江素梅看了一眼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