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为。人的生命并不在于寿命的长短。颜渊早死,至今犹为人称道而尊为‘复圣’。古来人瑞多矣,但是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虽生犹死。若颜渊者,可说已活数千年而不为过。他如孔子述而不作,孔教至今犹行;司马迁著《史记》,千古学人无不神往,这才叫长寿。而有子无德,子亦弃之而去;有德无子亦亲近爱戴,所以说无子非孤,无德乃孤。”

“为什么说‘富贵多败子,贫穷子弟多成材’呢?”

“孟子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多是在逆境之中发奋图强,而条件太优越则大多是安逸享受、不求进取。有钱人习惯奢华自大,要教导孩子便成为困难的事;贫穷的读书人想要讨生活,还是要靠读书。富家人教孩子,不如平常人家来得容易。因为富家人过惯骄奢的生活,一来子孙并不觉得读书有什么用;二来外界的引诱太多,一旦染上恶习惯,要他读书简直比登天还难。尤其以为富贵有长久的,认为子孙只要衣食无缺便够了,殊不知这样只养活了他的身体,却闷死了他的心灵。所以富贵人家多败子,这和其对教育的态度很有关系。而读书人往往是贫穷的,因为他不妄求非分之财,不愿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金钱。然而读书人的穷只限于开始,因为书读了是要用的,在用的当中自然能挣得一己酬劳。尤其是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知识就是力量,书读得愈好的人,往往生活也过得愈好,因为他所能付出的愈多。只要有真正的内涵,迟早总会成功的,就怕没有内涵,成功也不会长久。所以说‘娇生惯养多误身,温园只养金玉叶。自古雄才多磨难,纨裤子弟少伟男。富贵人家多败子,贫穷子弟多成材’。”

“耶爱卿讲得非常有道理,真乃我知音也。来!人逢知己千杯少,干了这杯。”

“谢主龙恩!”耶无害说完,和天子各端酒盏,一饮而尽。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曹操·曹孟德曾经讲过的话。不过朕现在饮了这杯酒,却还是觉得‘借酒消愁愁更愁’啊!”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