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当然了。我的峰儿!除了你,我还会去爱谁?更何况我已**于你。”
“格格格!什么**于我,应该说我**于你!”阮晓峰马上纠正耶无害的话,说道:“男人都爱这样骗人!谁知道你心里还会想谁呢?”
“咳!”耶无害不禁很为难地说道:“到现在你还不相信我,我感到很悲哀,难过,心痛,伤心!”
“你别心痛、伤心了!我们还是接着往下看吧!”
于是,他俩继续向后文翻阅——
(二)七损八益
气有八益,有(又)有七孙(损)。不能用八益、去七孙(损),则行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五十而起居衰,六十而耳目不葱(聪)明,七十下枯上脱,阴气不用,沐泣留(流)出。令之复壮有道,去七孙(损)以振其病,用八益以贰其气,是故老者复壮,壮(者)不衰。君子居处安乐,饮食次(恣)欲,皮奏(腠)曼密,气血充赢,身体轻利。疾使内,不能道,产病出汗喘息,中烦气乱;弗能治,产内热;饮药约(灼)灸以致共气,服司以辅其外,强用之,不能道,产痤肿橐;气血充赢,九窍不道,上下不用,产痤睢(疽),故善用八益、去七孙(损),五病者不作。
八益:一曰治气,二曰致沫,三曰智(知)时,四曰畜气,五曰和沫,六曰窍气,七曰寺(侍)赢,八曰定顷(倾)。
七孙(损):一曰闭,二曰泄,三曰渴(竭),四曰勿,五曰烦,六曰绝,七早费。
“这段辞意是说:在房室生活中,有八种做法能补益人的精气,又有七种做法能损伤人的精气。如果不能运用八种益精之法和除去七种损精之法,那么人到40岁身体的生理机能就会减半,50岁生活起居能力就显得衰弱,60岁就耳不聪、目不明,70岁就下体干枯、上体虚脱,精气丧失;性功能器官失去作用,眼泪和鼻涕一齐流出。要想使人恢复健壮也有办法,那就是除去七损救治疾病,采用八益来补益精气,因此就能使老年人恢复健壮,壮年人不致衰老。有修养的人日常生活安定快乐,能食欲旺盛地进其饮食得到滋养,使皮肤肌理健美细密,气血充盈旺盛,身体轻便灵快。如果房事疾速随便发泄,不守法度,精气不能畅通,就会生病,体虚出汗不止,呼吸气喘急促,内心烦闷而神昏意乱;倘若不通及时治疗,就会产生内热之症;如果服食药物或用艾火熏灼来使精气导行,但服食只能辅助外力,强行用于交媾,精气还是不能通行,会产生痤疖或阴囊肿胀之类的疾病;气血充盈,但九窍不通,上下四肢就会麻木不仁,也会产生痤疖和痈疽(yō
g jū)之类的毛病,所以善于运用八益,除去七损,五虚的疾病就不会发生。
所谓八益:一是调治精气,二是产生津液,三是掌握交接的确良适宜时机,四是蓄养精气,五是调和阴液,六是积精气,七是保持气血盈满,八是防止阳萎。
所谓七损:一是精道闭塞,二是精气早泄,三是精气短竭,四是阳萎不举,五是心麻意乱,六是陷入绝境,七是急速图决,徒然耗费精力。
这三段文字是关于‘八益’、‘七损’的论述。第一大段首先论述了‘用八益、去七损’的重要意义,能使老者复壮,壮者不衰,五病不作,否则会加速衰老,产生五病。然后分别论述了八益和七损的具体内容。其实就是房室生活中八种对身体有益的做法和七种对身体有损的情况。
关于这七损八益的问题,在《黄帝内经》里也已提出,都是当时的常识性问题。但后来随着封建礼教严若桎梏,缙绅先生不言房中之事,遂使这个常识性问题变得玄奥起来。但医家为司命之寄,关人生死,对此问题不能不言。千余年来穷究者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