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食饮失味,目视茫茫。身偏拘急,腰脊痛强。不能食饮,日渐赢(羸)瘦。胸心懊闷,咳逆上气。转侧须人,起则扶舁。灸服药,疗之小折。或乘马触风,或因房室不自将护,饮食不量,用力过度。或口干舌燥,或流涎出口,或梦寐精便自出。或尿血,尿有淋沥,阴下痒湿。心惊动悸,少腹偏急,四肢酸疼,气息嘘吸,身体浮肿,气逆胸胁,医不能识,妄加余疗。方用如左:

茯苓〈三两〉 防风〈二两〉 杜心〈二两〉 白术〈二两〉 薯蓣〈二两〉 山茱萸〈二两〉

泽泻〈二两〉 附子〈二两,炮〉 干地黄〈二两〉 紫菀〈二两〉 牛膝〈三两〉 芍药〈二两〉

丹参〈二两〉 黄耆〈二两〉 沙参〈二两〉 苁蓉〈二两〉 干姜〈二两〉 玄参〈二两〉

人参〈二两〉 独活〈二两〉

右二十味,筹筛,蜜和丸如梧子。食前服五丸,临时以酒饮下之。忌酢物、生葱、桃李、雀肉、生菜、猪肉、芜荑等。

又,黄帝问曰:春夏秋皆有良方,冬三月复以何方治之?

对曰:宜以垂命茯苓丸,疗男子五劳七伤,两目茫茫,得风泪出。头项寄强,不得回展。心腹胀满,上支胸胁,下引腰脊,表里疼痛,不得喘息。饮食咳逆,面目痿黄。小便淋漓,精清自出。阴痿不起,临事不对。足胫酸痛,或五心烦热,身体浮肿,盗汗流漓,四肢拘挛。或缓或急,梦寐惊恐,呼吸短气,口干舌燥,状如消渴。忽忽喜忘,或悲忧呜咽。此药主之,补诸绝,令人肥壮、强健气力、倍常饮食,百病除愈。方:

茯苓〈二两〉 白求〈二两〉 泽写〈二两〉 牡蒙〈二两〉 杜心〈二两〉 牡蛎〈二两,熬〉

牡荆子〈二两〉 薯蓣〈二两〉 杜仲〈二两〉 天雄〈二两,炮〉 人参〈二两〉 石长生〈二两〉

附子〈二两〉 干姜〈二两〉 菟丝子〈二两〉 巴戟天〈二两〉 苁蓉〈二两〉 山茱萸〈二两〉

甘草〈二两,灸〉 天门冬〈二两,去心〉

右二十味,筹筛,以蜜和丸如梧子。先食服五丸,酒饮,皆得忌海藻、菘菜、鲤鱼、生葱、猪肉、酢等物。

又,黄帝问曰:四时之药,具已闻之。此药四时通服,得不?

对曰:有四时之散,各茯苓散,不避寒署,但能久服,长生延年,老而更壮,方用于左:

茯苓 钟乳〈研〉 云母粉 石斛 菖蒲 柏子仁 菟丝子

续断 杜仲 天门冬 牛膝 五味子 泽泻 远志〈去心〉

甘菊花 蛇床子 薯蓣 山茱萸 天雄〈炮〉 石韦〈去毛〉

干地黄 苁蓉〈并等分〉

右二十二味,筹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再,二十日知,三十日病悉愈,百日以上,体气康强。长服,八十、九十老公,还如童子。忌酢物、羊肉、肠、鲤鱼、猪肉、芜荑等。

高阳负曰:凡经方神仙所造,服之疗病,具已论讫。如是所拟,说从开辟以来,无病不治,无生不救也。

茯苓苏方

茯苓〈五斤,灰汁煮十遍,浆水煮十遍,清水煮十遍〉

松脂〈五斤,煮如茯苓法,每次煮四十遍〉

生天门冬〈五斤,去心皮,暴干作末〉

牛酥〈三斤,炼三十遍〉 白蜜〈三斤,煎令沫尽〉 蜡〈三斤,三十遍〉

右六味,各筹筛,以铜器重汤上,先内酥,次蜡,次蜜,消讫内药,急搅之勿住,务令大均,内瓷器中密封之,勿泄气。先一日不食。欲不食,先须吃好美食,令极饱,然后绝食,即服二两,二十日后服四两,又二十日服八两,细丸之以田,中下为度。第二度以四两为初-->>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