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无比欣慰地扶过我,微笑慈爱地为我正了正冠帽,点头称赞道:
“辰儿志怀高远,皇祖母相信你,只是前路任重而道远,辰儿需砥砺勉力而为之啊。”
“辰儿谨遵皇祖母教诲,定不叫皇祖母失望。”
“好孩子,如何应对州镇总管之事,便依你所请,哀家还想问问,对于东征之事,辰儿还有何见解,不妨一道说来。”
说完,太皇太后指了指桌案前的那堆成小山一般高的文书,便是想要听听眼前这孩子的意见,好为东征之事,制定大致方略走向,毕竟征伐之事,征战在将帅,而统筹在朝廷。
我瞅了瞅案前的文书,仿佛都能感受到文书中传递出来的战场之上激战的血腥气和压迫感,陡然间想到了琬儿,心中不禁一紧,随即深吸了一口气,好让自己略微冷静下来。
“辰儿先请皇祖母恕罪则个,皇祖母若是询问征伐之事,辰儿恐力有不逮;若是问及战略要义,辰儿倒有几点建议可供皇祖母参详一二。”
“无碍,辰儿旦抒己见,直言无妨。”
“那辰儿便斗胆谈及自己的这几点浅薄之见了。辰儿想要言及的便是有关战后如何应对北齐旧地、处置北齐君臣之事,以及应对南陈攻取江北之地的几点建议。”
太皇太后闻言,不禁与洛霞姑姑相视而笑,只因为这些正是太皇太后最为忧虑之所在,虽然战场之上风云变化,胜负之事难以预料,但是这些却并不是太皇太后最为忧患之事,太皇太后忧虑的有二。
其一,倘若北魏攻取了北齐,北魏该如何再最短的时间内将北齐真正纳入北魏版图,让北齐民心尽归北魏所有。所以在东征事始,太皇太后晓喻各府将军,但有攻克一城一地,务必做到对北齐百姓秋毫无犯,便是收取北齐民心的第一步,可要真正收取靠武力征服国家之民心,让他们臣服于自己的仇人,这样做还远远不够!
其二,便是北魏在攻取北齐后,该如何应对攻略江北之地的南陈大军。为东征之事顺利,北魏与北齐出自各自利益考量,暂时连成一线,共图北齐,可一旦北齐大势一定,北魏就不得不直接面对南陈北上大军的威胁。
北魏与北齐一战,几乎是倾尽全国之力,而两虎相争,无论胜负在谁,都会耗损彼此实力,反观南陈,即便动员十万大军北上,依旧未损元气,到时候北魏是否要再顺势南下夺取被南陈抢占的江北之地,便还需要因势利导,再做计较。
而身为北魏的决策者,在这两点上都必须有高度清楚的认识,才不至于在未来的决策上,让北魏陷入不可挽回之绝境。
我也深知皇祖母必然忧虑这两点,虽然自己在带兵打战这道上并不娴熟,可轮到国策谋略,自己还能略尽绵薄之力。
“在说到收取北齐民心这点上,朝廷若是能做到以下几点,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北齐军民对北魏的仇恨,进而对抑制南陈也是大有裨益。”
“这般说来,辰儿你也赞同北魏在攻取北齐之地后,继续南下夺取被南陈抢占的江北之地的战略部署么?”
“是的,皇祖母,江北之地,绝不可拱手让于南陈,否则,将遗患无穷。观如今战况之事,南陈已攻克历阳,撬开了通往江北之地的门户,其势锐不可当,相信用不了不久,便能陆续攻克寿阳、钟离、广阳三镇,而直扑彭城。而彭城之战,便是扼制南陈继续北上的最关键的一役,这对南陈主帅来说,也会是最艰难的一战,因为彭城刺史便是北齐名将欧阳祁。”
欧阳祁是北齐名将录中,名气仅逊于靠山王宇文懿的一代名将,更是当世名儒,因其管辖彭城及以南的江北之地,行政处事多有惠及百姓之举,故而深受江北之地北齐百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