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黯黯的滑进来,把他的侧影映得似幅可以瞻仰百年的画儿。

  “该画成像儿,以后好叫子孙们参拜的。”小大佬想起来:还有个唐家的子孙消失在水灾里了。得好好找找!但愿没丧命吧?

  小大佬要是知道唐静轩这时候在做什么,当时就得炸毛!

  唐静轩只是做了个富家公子都应该做的事情:他见到了洋洋的大水,忍不住诗兴大发,迎风而立,苦思冥想,要做出首诗来,已经不是天两天了。

  照唐静轩的想法,这必须得是伟作、大作!可惜想来想去都逃不脱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套路。不行不行,唐静轩有点儿自知之明,写大场面,他是比不上庄子的。他得另辟蹊径,譬如说,搞点儿比喻什么的,把风拉转过来?

  唉,顿时又逃不脱“水似眼波横”以及“盈盈水间”的路子了。唐静轩搔首踯躅:他怎么就想不出什么别出心裁的好句子呢?唉唉,真是浪费这等美景!

  要问唐长孙公子为什么看不到哀鸿遍野的惨剧?很简单——他就是看不到!

  当初涨水的时候,京城里听说是上流曾有啸声,其实在现场各种迹象更加明显,连河岸的蚂蚁乌龟都赶着搬家了,大概是上流大水冲下来的震动传到地底,比水流的速度来得更快,小动物们听到了,就赶着逃命。

  水边讨生活的船夫们经验丰富,也觉着今年春汛不比往年。船只早进了安全港,这且不论。在大潮头冲过来之前的几个时辰,他们还劝着客人们再往里头、往地势高些的地方避避。

  那时候的船夫们也还没想到会酿成这么大灾,只是怕水漫过堤岸,要把贵客们的金银细软甚至贵客自己卷到水里去自然不妥,他们赔不起。哪怕淹湿了客人鞋子也不合适啊!那还是躲得高些儿的好。

  谁知道那些地势稍高的小山头、小村庄,会成为孤岛,成了生命唯能赖以存活的方舟呢?

  当时搬地方,气氛既没有很恐慌,仆人们也没敢太惊动唐静轩。唐静轩只以为是又次顺势而为的游山玩水。

  后来溃堤时,唐公子疲倦了,在睡觉。他是真的什么也没听见!

  再后来,他起来,看到的已经是片成形了的壮观水域了,当即“哇”的声。而能够啼哭挣扎的人,都已经被大水冲走了。如今的世界很清净,该死的死了,该活的在这里暂时死不了,水流还急也不能下水,岛上活着的人就趴在水边伸长竹竿啊钩子啊什么的,把漂得近的财产捞上来,算是发笔小财吧。这景象在唐公子的眼里看来,也就跟打鱼什么的差不多,都属于很“田园山水”的雅趣。

  怎能怪他不想做首诗啊!

  吟安个字,拈断数茎须。唐静轩冥思苦想,连风吹到脸上都顾不得躲了。仆人们则除了帮他添斗篷之外,就是负责清场。

  他们叫那些有碍观瞻的人与物,都躲得远点。或者还能动的、脑子清楚的,把那些有碍观瞻的拖远点。免得打扰了唐公子的诗兴。

  唐静轩颇为遗憾林姑娘不在这里,不能帮他想字句,但又高兴林姑娘不在这里,没人不假思索吟出妙绝佳句来给他太大压力。

  至于云舟?云舟是绝不会给人压力的。哪怕她要杀,也是棉花套子闷头,温柔的杀。

  目前没有什么人和事让云舟起杀心。她跟唐静轩样很安全。而她带出来的物资甚至比唐静轩还齐备。这得益于她的句话:“什么叫危险?如果觉得它根本不可能发生,那我为什么要走?如果觉得它可能发生,那为什么不把东西都带上呢?我们带得起啊!”

  于是筱筱就叫人雇挑夫,把整条船上的东西-->>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