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第5章 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之三(5/6)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生。未来便修四地。见道相助永断见所断惑。其余二地无事而住。若依第三静虑入正性离生。未来便修五地。见道相助永断见所断惑第四静虑无事而住。若依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未来便修六地。见道相助永断见所断惑。故依上地能修于下。依彼下地不能修上。复次犹如依山六重池故。谓从山顶乃至于下。有六泉池连次流注。其最上水流遍六池。第二遍五第三遍四。乃至第六唯遍一池。如是六地所起见道。上能修下下不修上。

问颇有世第一法。或寻相应非伺。或伺相应非寻。或寻伺俱相应。或寻伺俱不相应耶。答有寻相应非伺者。谓未至定初静虑伺。伺与自性不相应故。伺相应非寻者。谓寻及静虑中间除伺。余心心所法。寻伺俱相应者。谓未至定初静虑中除寻伺。余心心所法。寻伺俱不相应者。谓静虑中间伺。及上三静虑心心所法。并一切随心转色。心不相应行。问颇有世第一法。非有寻有伺。非无寻唯伺。非无寻无伺耶。答有。谓未至定初静虑伺。彼非有寻有伺。所以者何。如品类足说。云何有寻有伺法。答若法寻伺相应。彼伺虽寻相应而非伺故。亦非无寻唯伺。所以者何。如品类足说。云何无寻唯伺法。答若法伺相应非寻。彼伺唯寻相应非伺故亦非无寻无伺。所以者何。如品类足说。云何无寻无伺法。答若法寻伺不相应。彼伺唯伺不相应非寻故。问颇有世第一法。寻伺不相应。非非伺耶。答有。谓静虑中间伺。彼虽寻伺不相应。而非非伺。所以者何。伺自性故。问颇有世第一法。在有寻有伺地与伺相应非寻耶。答有。谓寻彼唯与伺相应故。问颇有世第一法。在无寻有伺地。是相应法。非伺相应耶。答有。谓静虑中间。伺彼与自性。不相应故。问颇有世第一法在有寻有伺地。而有三种。谓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耶。答有有寻有伺者。谓未至定。及初静虑。除寻伺。余心心所法。无寻唯伺者谓寻。无寻无伺者。谓随心转色。心不相应行。问颇有世第一法。在无寻唯伺地。而有二种。谓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耶。答有无寻唯伺者。谓静虑中间除伺。余心心所法。无寻无伺者。谓彼地伺。及随心转色。心不相应行。

世第一法。当言乐根相应。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虽已说彼依地差别。而未分别与何相应。今欲分别。如已知人所居宅等而未知彼朋友伴侣。此亦如是。故作斯论。有作是说。虽已显示世第一法通在三地。而未说彼通在六地。今显彼与三根相应。欲令知彼通在六地。分明现见如掌中果。由是因缘故作此论。世第一法。当言乐根相应。喜根相应。舍根相应耶。答应言或乐根相应。或喜根相应。或舍根相应。先已说彼非欲界系。即知不与忧苦相应。是故唯依三根作论。虽总说彼三根相应。而未显示相应差别。故应复说差别之相。云何乐根相应。答若依第三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然第三静虑。世第一法。或乐根相应。或不相应。乐根相应者。谓除乐根。余心心所法。不相应者。谓即乐根。及随心转色。心不相应行。今且说余心心所法。故说彼与乐根相应。云何喜根相应。答若依初二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然初二静虑世第一法。或喜根相应。或不相应。喜根相应者。谓除喜根。余心心所法。不相应者。谓即喜根。及随心转色。心不相应行。今。且说余心心所。故说彼与喜根相应。云何舍根相应。答若依未至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问何故不说静虑中间。答此文应作是说。若依未至静虑中间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而不尔者。有何意耶。答已说未至应知。亦说静虑中间。所以者何。以未至声亦显彼故。俱是未至根本地故。如大种蕴说。大种依何定灭。答依四或未至故。然此三地。世第一法。或舍根相应。或不相应。舍根相应者。谓除舍根。余心心所法。不相应者。谓即舍根。及随心转色。心不相应行。今且说彼余心心所。故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合租夫妻交换生活 绝品好色小姨 美女换偶第一部 公公与儿媳小说 风骚丈母娘 美女换偶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