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第4章 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之二(5/6)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法如主有力。无不善故。复次欲界不善能断善根。善不尔故。色界善法断不善根。无不善故。复次欲界威仪不相敬难如夫妻故。色界威仪共相敬难如母子故。复次欲界威仪无所忌惮。譬如王子与长者子。同囹圄故。色界威仪有所忌惮。譬如王子与执恶子。同囹圄故。复次欲界善根。与欲界惑。必同一缚无力断彼。如人被缚不能自解况能害他。此亦如是。色界善根与色界惑。有不同缚地有别故。尚能断自界况不能断下复次欲界善根必为欲界爱所染著不能永弃。如人亲友虽劣不舍。色界善根。有非色界爱。所染著地有别故。于自界爱尚能永断。况不能断下地诸爱。复次以有漏道断烦恼时。欣修自地厌断于下。欲界无下可厌断故。无有能毕竟断制不起道。色界有下可厌断故。得有能毕竟断制不起道。有余师说。此中断制不起言。显示暂时断制不起义。以欲界道尚不能暂时断盖制缠令不复起。况能毕竟。是故无有世第一法。色界不然。故于彼有如暂时断制不起。毕竟断制不起。如是有片无片。有影无影。有随缚无随缚。摧枝干拔根本。伏缠垢害随眠。应知亦尔。问欲界可无毕竟断制不起道。岂亦无暂时断制不起道耶。答虽有此道。而不可信。所以者何。以不坚牢不久住不流注。非增上不相连续。不久随转。心于所缘速取速舍。无胜势力伏诸烦恼。故不能入正性离生。如池水上有浮萍等。虾蟆小石投掷其中。虽初暂离后即随合。如是欲界。虽有暂时断盖等道。而不可信。广说如前。于色界中。非唯有彼毕竟断制不现起道。而亦有彼暂时断制不现起道深可保信。所以者何。以彼道坚牢。久住流注增上。相连续久随转。心于所缘不速取舍。有胜势力伏诸烦恼。故能趣入正性离生。如池水上有浮萍等。龙象大石投入其中。经久离散。难可还合。如是色界亦有暂时断盖等道。而可保信。广说如前。是故应知欲界无有断盖等道。色界不尔。由此应言世第一法唯色界系。非欲界系。问世第一法。不能断结。何故乃言若以欲界道能断盖制缠。令欲界缠不复现起。如是世第一法。应言欲界系等。答世第一法。虽不断结而此善根胜妙第一。在深远处。宜应与彼能断结道。同在一地。是故应以此道证之。复次世第一法。引生见道定与见道同在一地。见道既能断诸烦恼。故断结道可为此证。复次世第一法。既于欲界极生厌患。应与能治欲界惑道。同在一地。故可引彼。证此法有。问若尔世第一法唯应在未至地。唯未至地能断欲界诸烦恼故。上地应无。答对治有二种。一断对治。二厌坏对治。未至地。于欲界具二对治。上五地于欲界虽无断对治。而有厌坏对治故。彼亦有世第一法。尊者妙音作如是说。色界六地于欲界惑。皆得具有二种对治。上五地道非不能断。由未至地先已断故。虽有断力而无可断。譬如六人。同一冤家。而共议言随于何处。获者便害。于中一人先获害之。其余五人虽有害力而无可害。又如六人各持一灯。相与次第入一闇室。初灯入时诸闇皆破。余虽有力无闇可除。又如日光初中后分。无不皆与夜闇相违。日初出时。破闇皆尽。余虽有力无闇可破。如是六地。于欲界惑虽皆能断。广说如前。问云何得知。色界六地。于欲界惑具二对治。彼作是言。依上五地入见道者。于欲界断分别作证。别起无漏离系得故。若上五地于欲界惑。无断对治此事应无。评曰。不应作如是说。彼于欲界烦恼毕竟。无有能断者故。谁言彼地有无漏得。于欲界断分别作证。而复引彼证此义耶。是故前说于理为善。问因论生论。世第一法。何故不能断诸烦恼。答世第一法彼于尔时善根微小。法身未长而有威势。以善根微小法身未长故不能断惑。有威势故不为烦恼之所摧伏。如师子子身小未长而有威势。以身小未长故不能害兽。有威势故不为诸兽之所侵害。或有说言。世第一法唯一刹那故不能断。问苦法智忍亦一刹那云何能断。答苦法智忍。虽一刹那而有相续起故能断惑。世第一法无如是事故-->>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合租夫妻交换生活 绝品好色小姨 美女换偶第一部 公公与儿媳小说 风骚丈母娘 美女换偶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