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廊坊战役失败后退出这场战争,但是已经有很多的迹象表明,只要廊坊会战失败,美军就会逐步结束大规模作战行动,甚至会因此限期终止攻打北京的作战行动。

  真要如此,与退出战争又有什么区别呢?

  也就是说,帕特里奇必需不顾切的救出廊坊的美日联军。

  事实上,日军司令官的判断没有错,第十六集团军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别说在美军撤走后发起反击,能不能顶住日军不要命的猛攻都是个问题。

  只不过,帕特里奇与日军司令都忽略了个问题,即歼灭A集团军的第二十七集团军并没有失去战斗力,甚至没有多大损失。如果算上协同作战的三个新编集团军,罗耀武手里至少还有十三万机动部队。

  更重要的是,迅速歼灭A集团军之后,这十三万机动部队正在寻找下个目标。

  美日联军变阵之后,让罗耀武看到了新的机会。

  十日上午,第十六集团军就在武清防御作战时发现,进攻的不是美军,而是相貌与东北军差不多的日军。

  这消息立即反馈给了罗耀武与陈必时。

  只不过,在如何走下步的时候,罗耀武与陈必时产生了分歧。

  罗耀武的态度很坚决,即继续盯着美军打,用第二十七集团军与三个新编集团军,再从守卫武清的部队抽调两个新编集团军,加上之前已经动员起来的十多万民兵,集三十万兵力,吃掉打算北上廊坊的D集团军。

  这次,陈必时的态度也很坚决,即认为应该围歼武清外面的日军,再南下攻打双街与大张庄,切断D集团军的补给通道之后,再集兵力打击美军。为此,陈必时还提出了个非常充足的理由,那就是只留下第十六集团军与个新编集团军,很难在武清挡住十万日军的猛攻,而且罗耀武集的三十万大军的战斗力非常有限,很难在野战围歼以三个美军主力师为主的D集团军。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