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获得了大批原本应该送到北方战场上的主战装备。

  这情况,在南京沦陷前,也就是十月初出现转变。

  主要就是,原军的建制较为完备,又没有扩充主力集团军,所以不需要太多的主战装备,而华军在芜湖战场上的损失并不大,王虞珉又有较为强烈的大局观,在与刘诚志谈过之后,主动提出应该首先加强东北军。

  到陈必时来到北京的时候,东北军又获得了相当于个主力集团军的装备。

  虽然按理说,罗耀武应该将这些装备分配给第十五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或者用来武装第二十六集团军,但是在短期内,东北军肯定法获得更多的主战装备,而在北京捍卫战,拥有两个建制完备的主力集团军已经足够打场战役级别的反击行动了,而其他主力集团军都以防御为主,不需要太多的装甲部队。

  受此影响,罗耀武将这些主战装备大致平均分配给了几个主力集团军,确保每个主力集团军都有个装甲师或者摩步师,即拥有有限的装甲力量,以此来增强正面防线上的防御能力。

  对于这种编制方式,陈必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南京捍卫战已经证明,在以城市为依托的防御战,装甲力量很难集活动,也就难以形成突击力量。对防御作战的方来说,合理利用城市内的建筑物更加重要,而让建筑物作为装甲力量的掩体,设置流动火力点,才是利用装甲力量的最好法子。如此来,就得将装甲力量分散到整条战线上。当然,前提条件是拥有支足够强大的装甲反击力量,在正面防御取得成功之后,通过装甲反击来击溃进攻的敌人。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