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汙下,城居小阜,魏濮阳郡治也。瓠河又东迳秅县故城南,《地理志》济阴之属县也。褚先生曰:汉武帝封金日磾为侯国,王莽之万岁矣,世犹谓之为万岁亭也。瓠河又东迳郓城南。《春秋左传·成公十六年》,公自沙随还,待于郓。
京相璠曰:《公羊》作运字。今东郡廪丘县东八十里有故运城,即此城也。
又北过东郡范县东北,为注渠,与将渠合。
瓠河自运城东北,迳范县与济、濮枝渠合。故渠上承济渎于乘氏县,北迳范县,左纳瓠渎,故《经》有济渠之称。又北与将渠合。渠受河于范县西北,东南迳秦亭南。杜预《释地》曰:东平范县西北有秦亭者也。又东南迳范县故城南,王莽更名建睦也。汉兴平中,靳允为范令。曹太祖东征陶谦于徐州,张邈迎吕布,郡县响应。程昱说允曰:君必固范,我守东阿,田单之功可立,即斯邑也。将渠又东会济渠,自下通谓之将渠,北迳范城东,俗又谓之赵沟,非也。
又东北过东阿县东。
瓠河故渎又东北,左合将渠枝渎,枝渎上承将渠于范县。东北迳范县北,又东北迳东阿城南,而东入瓠河故渎,又北迳东阿县故城东。《春秋经》书:冬,会齐侯盟于柯。《左传》曰:冬盟于柯,始及齐平。杜预曰:东阿即柯邑也。按《国语》,曹沬挟匕首,刦齐桓公,返遂邑于此矣。
又东北过临邑县西,又东北过茌平县东,为邓里渠。
自宜防已下,将渠已上,无复有水。将渠下水首受河,自北为邓里渠。
又东北过祝阿县为济渠。
河水自四渎口出为济水,二渎合而东注于祝阿也。
又东北至梁邹县西,分为二。
脉水寻梁济无二流,盖《经》之误。
其东北者为济河,其东者为时水。又东北至济西,济河东北入于海。时水东至临淄县西屈,南过太山华县东。又南至费县东,入于沂。
时即耏水也,音而。《春秋·襄公三年》,齐、晋盟于耏者也。京相璠曰:今临淄惟有澅水西北入泲,即《地理志》之如水矣。耏、如声相似,然则澅水即耏水也。盖以澅与时合,得通称矣。时水自西安城西南,分为二水,枝津别出,西流,德会水注之。水出昌国县黄山,西北流迳昌国县故城南。
昔乐毅攻齐,有功,燕昭王以是县封之为昌国君。德会水又西北五里泉水注之,水出县南黄阜,北流迳城西北入德会,又西北,世谓之沧浪沟,又北流注时水。
《地理志》曰:德会水出昌国西北,至西安入如是也。时水又西迳东高苑城中而西注也。俗人遏令侧城南注,又屈迳其城南。《史记》:汉文帝十五年,分齐为胶西王国,都高苑。徐广《音义》曰:乐安有高苑城,故俗谓之东高苑也。其水又北注故渎:又西,盖野沟水注之,源导延乡城东北,平地出泉。西北迳延乡城北。《地理志》千乘有延乡县,世人谓故城为从城,延、从字相似,读随字改,所未详也。西北流,世谓之盖野沟,又西北流,迳高苑县北,注时水。时水又西迳西高苑县故城南。汉高帝六年封丙倩为侯国,王莽之常乡也。其水侧城西注。
京相璠曰:今乐安博昌县南界有时水西通济,其源上出盘阳,北至高苑,下有死时,中无水。杜预亦云:时水于乐安岐流,旱则竭涸,为春秋之乾时也。《左传·庄公九年》,齐、鲁战地,鲁师败处也。时水西北至梁邹城,入于泲。非泲入时,盖时来注泲。若泲分东流,明不得以时为名。寻时、泲更无别流南延华费之所,斯为谬矣。
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过其县南。
莱芜县在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