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乃頓悟此戒。不從人得。不因師授。性自具足者也。又更有何奇特哉。及至黃梅印正。即解道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因此黃梅老人。亦不柰伊何。只得無語歸方丈。即三更密付。大似烏豆換人眼睛。豈此外更有奇特哉。從此兒孫滿目。遍滿寰中。得之者死。失之者生。千七百人。鼓簧播弄。亦不過遞相發明此心地法門。豈此心外別求妙悟耶。若離此外別求。即墮外道邪徑。故梵網經。云盧舍那佛心地。初發心中所誦。一名戒光明金剛寶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薩本源。佛性種子。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識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又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故五十五位進修。未見佛性。皆墮塗程。及至末後等覺位中。乃云。是人始獲金剛心中。初乾慧地。到此直入佛性海中。由是觀之。從凡入聖。成佛作祖之要。捨此金剛心外。豈復更有剩法耶。是知此戒不易悟。悟則名為住位。不易行。行則名為行位。不易通。通則名為向位。不易淨。淨則名為登地位。不易忘。忘則名為人佛位矣。法乘今日。誠當自揣。以何心為出家。以何心為參師訪友。以何心為樂求佛法。以何心而願受此戒。苟得其心。則三世諸佛。歷代祖師。普及一切眾生。一齊向老人一毛端頭放光動地。則汝二六時中。與諸聖凡眉毛廝結也。此則是名真持戒者。否則險。險則墮。參參參(洞聞初禮鐵嘴蘭風為師。此云水潦鶴者。指蘭風也)。

示優婆塞結念佛社

惟吾佛住世。說法利生。四眾人等。各皆得度。隨機教化。各有方便。普令獲益。譬若時雨。三草二木。無不蒙潤。隨分充足。各得生長。是故法有千差。源無二致。然以佛性而觀眾生。則無一生而不可度。以自心而觀佛性。則無一人而不可修。但眾生自迷而不知。又無真正善知識開導。故甘墮沈淪。枉受辛苦耳。所以盧祖初至。黃梅問何處人。答曰。嶺南人。黃梅道。獦獠亦有佛性耶。祖曰。人有南北。佛性豈有二耶。自此一語。如雷驚羣蟄。流布人閒。知之者希。悟之者鮮。是則嶺南為禪道佛法之源頭。爰自盧祖演化。道被中原。而門庭之前。竟埋荒草。寥寥幾千載矣。談者皆謂非善根地。是不達佛性之旨耳。余蒙 恩遣雷陽。以丙申春。至秋來五羊。壘壁閒注棱伽經完。戊戌夏。即為諸來弟子演說。每一座中。見諸善男子輩。亹亹而來。余深嘉之。未幾有善士十餘人作禮。願乞教授優婆塞五戒法。余欣然應請。即為羯磨。自是歸心日誠。聽法彌篤。余哀其未悟。愍其不達進修自度工夫。因授以念佛三昧。教以專心淨業。痛厭苦緣。歸向極樂。月會以期。立有規制。以三時稱名禮誦懺悔為行。欲令信心日誠。罪障日消。必以往生為願。果能此道。雖在塵勞。可謂生不虗生。死不浪死。豈非真實功行哉。然佛者覺也。即眾生之佛性。以迷之而為眾生。悟之即名為佛。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彌陀。所求淨土。即唯心極樂。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彌陀出現。步步極樂家鄉。又何必遠企於十萬億國之外。別有淨土可歸耶。所以道。心淨則土亦淨。心穢則土亦穢。是則一念惡心起。刀林劍樹樅然。一念善心生。寶地華池宛爾。天堂地獄。又豈外於此心哉。諸善男子。各諦思惟。應當痛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日月如流。時不可待。儻負此緣。當面錯過。大限臨頭。悔之何及。各宜努力。珍重珍重。

示真遇禪人

禪人真遇。生長盧陵。棄妻子出家。樂遠離行。志向名山。參訪知識。幻人以幻業遷訛至嶺海。禪人因得來參。頃辭往普陀禮達觀師。授以毗舍浮佛偈。復持來五羊。幻人於幻化場中。作如幻佛事。開諸幻眾。說如幻法門。禪人作禮請益。幻人乃依如幻三昧。為說一切諸法皆如幻夢境界。而開示之曰。善哉佛子。當善思惟。一切諸佛依幻力而示現。一切菩薩依幻力而修持。一切-->>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合租夫妻交换生活 绝品好色小姨 美女换偶第一部 公公与儿媳小说 风骚丈母娘 美女换偶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