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城外,斜阳道上。

武陵城以北,双峰并立。傍晚时分,当夕阳余晖照入,从双峰之中透过,化作一道窄窄的光路,正正好好地与北边一条直通武陵城的大道重合。而这条大道,便被称作“斜阳道”。

在武陵城建城之前,斜阳道的尽头便是那从武陵城绕城而过的小河。之后一路南下,再过十几里才会有另一条大道。之后顺着大道前行数百里,方能到达另一座小城。

往日里,这斜阳道人迹寥寥,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小村庄坐落在斜阳道旁。对这些清贫的农家而言,这条斜阳道便是他们沟通外界的重要通道。他们无法生产的物资,诸如食盐、香料、白糖等,都靠着这条斜阳道获得。因此斜阳道虽然少有人行,但始终不曾被废弃。

可是这条原本大半天都看不到一个身影的大道,近几日却突然多了很多商队。而他们的目的地,便是最近刚刚建立的武陵城。

托武陵城的福,原本这些从不被世人所注意的村庄,最近这些天却是热闹非凡。

往来商队多需要中途歇脚,而这些村庄无疑就是最好的歇脚之地。这些原本只有走货郎才会偶尔过来卖货的村庄,终于有机会买一些他们平时根本买不到的东西。而他们也终于有机会,把那些只能廉价卖给走货郎的蔬菜、瓜果、腌肉和皮革,以更为合理的价格卖给商队。

这对双方而言,算是一种双赢的贸易。

贸易的形成,往往需要众多条件,比如地理位置、人口、交通、气候、特产、民风等,缺一不可。在交通不便的时代,贸易通常仅局限于一小部分区域,只有那些人口众多且四通八达的城市才能够形成真正繁盛的贸易集市。

此方世界虽然有修真的存在,但毕竟绝大多数人仍然只是凡人而已。那些修士的手段,对他们而言太过遥远,他们过的仍然是很普通的生活,与现世的古代无异。没有修士会专门为了这些凡人而过来贩卖和收购那些对修士而言根本不值钱的玩意儿,所以贸易方式仍然显得古老而滞涩。

一座城市,带动一片区域的发展,便是古代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

只不过眼下的武陵城,还仅仅是一座十分年轻的城市。人口稀少,特产贫乏,交通不便。因此武陵城对周边的城镇村庄的带动效果还十分有限,往来商队少之又少。可即便如此,对于道路两旁零散坐落的村庄而言,武陵城也给他们带来了很明显的变化。M.④⑦七Ζw.℃om

餐桌上多了些往日里不曾见过的美食,饭菜也多了些咸味。村民们买到了更合用的工具,甚至还有些闲钱买了一些用来消遣的物事。人们脸上的笑容多了些,心里也逐渐被一种满足感填满。

因此村民们心里是由衷感激武陵城的。

在武陵城建城大典之后,前往武陵城的商队少了一些,斜阳道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是在建城大典的第二天,有一驾马车却是快马加鞭地赶向武陵城。

孤零零的一驾马车显然不可能是商队,更何况那马车用料考究,坚实耐用,显然不会是那些抠门到极致的商队会用的,反倒更像是那些大户人家外出游玩时所乘坐的马车。

负责驾车的是一个看上去三十来岁,身穿劲装的青年。他专心致志地驾着马车,令马车尽可能平稳地在斜阳道上快速通行。

这时,马车里突然传出一个清脆悦耳的女声:“郎护卫,咱们还要多久到武陵城啊?”

驾车的青年随口说道:“大概还需要两个时辰吧!请大小姐放心,今天咱们肯定能到武陵城。”

马车里的女子“嗯”了一声,便不再说话了。

驾车的青年却忍不住问道:“我说大小姐啊,你-->>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