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生产首先需要一个专用的场地,建设资金就需要100亿到500亿之间,要看具体的产量需求。

而生产芯片的光刻机也相当昂贵,一般一台售价1-3亿人民币,要扩大规模,就不能只用一台光刻机,而且光刻机需要时常更新,必须要追求最新的型号,才能生产出最尖端的芯片,所以光设备更新换代的成本,一年就要10亿以上。

另外工厂运行,需要配套的空气净化设备、静电消除设备、净化水设备等等,要求非常高,所以运行以后的运营成本也非常高。

以上还是只是固定资产的支出,他们需要一支高级技术团队,硕士以上学历的就要数百人,普通职工数千至上万人。

有这么多人,就要有对应的配套设施,比如盖员工宿舍,娱乐场所,饭店、医院、学校、酒店等等。 𝓜.𝙫🅾𝙙🆃𝙒.🄲🄾𝕄

这就让选址也成为一门学问。

直接把生产基地建在城市内,可以省去建设配套设施的麻烦,但是地价太贵,这样会使建设厂区的费用几何倍的上升。

就比如要在深镇周边建设一个芯片工厂,那么投资至少比在偏远地区,翻三到四倍,且员工的薪资成本也会翻几倍,毕竟在深镇月入过万都是低薪,而在内地,可能五六千就是高薪了。

这样原本可能投资300亿建成的工厂,建在深镇的话,最后有可能要花掉六七百亿,这都算节省了。

如果在偏远地区建设工厂,那样地皮会非常便宜,薪资也会相对低一些,但要花钱建设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这就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能力,需要很强的背景,能和官方建立关系,吸引来人才和人口,迁移各种服务人才。

比如医院要有配套的医生,学校要有老师,治安就需要官方建立派出所。

在大城市,这些人好找,如果建在偏远地区,那么就未必能吸引来人才了。

所以厂址选择,在发达地区还是偏远地区,都是有利有弊。

当然,这还只是筹备阶段需要注意的事,建立起厂区后,需要有稳定的运输通道,要能方便的进购原材料,和把成品运出去,这就要求企业不能建设在人烟稀少的险峻地区。

另外做出了产品,还需要考虑销售问题。

一个是走大客户订购路线,拥有稳定的客户,另外一个是走零售,靠消费级市场来盈利。

这都是周阳要考虑的事情。

班鸿煊继续给周阳介绍,光是这些还没有完,前面说的只是正常的商业模式,但是像芯片这种国之重器产品,肯定会掺杂其他因素。比如国际间的竞争和打压。

“之前就有无数例证了,凡是我国占优势的项目,外国人就会想方设法的破坏,破坏不了,他们就掀桌子,比如……更改CPU的协议,或者推出其他整合方案。”

班鸿煊讲到这里,表情严肃,而周阳也听明白了,如果白帝真的研制出了超越国外的CPU产品,很可能会遇到盘外招。

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在国内还没有像样的芯片产业,首先要做大做强,不考虑其他,真要是遇到刁难,再想办法就是。

班鸿煊专家已经将筹备芯片产业的难点都讲出来了,首先需要的就是钱,初期建设最少100亿起,后期还要追加一两百亿,再就是需要一款优秀的CPU图纸。

这么大的投资,周阳也是第一次经历,他担心自己想法有疏漏,就专门召开内部会议,商量此事。

会上,班鸿煊把他说过的内容重复一遍,然后让其他白帝的高级管理人员拿主意。

“需要几百亿,这么多钱啊!”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